|
基本概况:九门口长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新台子村境内,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相接,全长 1704 米,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,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、世界文化遗产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历史沿革:始建于北齐,现存的九门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(1381 年),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,其后又进行多次修复。明万历年间修了九座水门,“一片石关” 被 “九门口关” 所代替。1985 年,辽宁省发起集资修复九门口长城的活动,1989 年竣工。
建筑特色
水上长城:在百余米的九江河上,用巨型条石砌起 8 个梭形桥墩,形成 9 个水门,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,两端筑有围城,造就了 “城在水上走、水在城中流” 的独特景观。
一片石:在九江河床用方整大石块铺成,石与石间用铁腰咬合,形成规整石铺河床,面积达 7000 平方米,望去犹如一片石,故有 “一片石关” 之称。
防御体系:九门口一带军事防御设施密集、完备,在 2 千米范围内,有敌楼 12 座、哨楼 4 座、战台 1 座、烽火台 1 座、城堡 1 座,布局严密,异常坚固。
明长城隧道:从长城内侧校军场,不经九门城关,而秘密直通关外的山中暗道,全长 1027 米,共有两个出口,一个入口,隧道内有 29 个大小岩洞,既可屯兵又可由内城突发奇兵至攻城之敌后部。
历史意义:九门口长城是东北进入中原的咽喉之地,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。1644 年,多尔衮率清军在此处大败李自成大将唐通率领的大顺军,随后清军由九门口入关,与吴三桂合击大顺军,拉开了清军入关的序幕。1922-1924 年,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拼杀。解放战争时期,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。
|
|